致力達成淨零排放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台積公司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架構,透過內部跨組織討論與外部顧問諮詢,持續鑑別價值鏈氣候潛在風險與機會,進一步確立衡量指標與目標管理、推展行動方 案並確保成效。民國112年亦呼應「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指引,關注企業與自然相關議題的相互依存關係,致力達成科技與生態平衡。
淨零排放路徑與藍圖
因應氣候變遷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台積公司規畫淨零藍圖,承諾民國114年起碳排放零成長且逐步下降,民國119年碳排放回到民國109年排放水準,民國139年含價值鏈一同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除不斷精進各項節能減碳行動,台積公司亦持續擴大再生能源使用並多元化供應來源,民國112年宣布RE100目標時程自民國139年提前至民國129年,加速履行 RE100承諾。
落實氣候治理,促進淨零轉型
台積公司的氣候變遷治理與管理架構由董事會直接督導與指導,「ESG 指導委員會」訂定公司短中長期氣候變遷管理的策略方向,「ESG 委員會」跨部門整合氣候行動的資源與進展,「節能減碳委員會」每季擬定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管理方案、檢視執行狀況與討論未來計畫,在每季的董事會中,由 「ESG 委員會」主席報告氣候相關議題。同時,建立「風險管理執行委員會」負責辨識公司面臨的氣候風險並採取控制措施,經「風險管理指導委員會」監督並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成效。
董事會
審計暨風險委員會、薪酬暨人才發展委員會、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督導台積公司整體氣候變遷管理作為
ESG 指導委員會
氣候變遷管理及決策中心,由董事長擔任主席
風險管理指導委員會
指導及核准氣候變遷風險控管
督導持續改善的相關管理措施
督導持續改善的相關管理措施
節能減碳委員會
管理氣候變遷轉型及實體的風險與機會行動
ESG 委員會
氣候變遷議題跨部門溝通平台,每季由主席向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報告執行狀況與成果、每年向董事會報告前一年度執行成果及未來計畫與目標
風險管理執行委員會
辦識及執行氣候變遷風險控制方案
持續精進相關風險管理作為
持續精進相關風險管理作為
氣候風險與機會評估鑑別流程
台積公司為達成 ESG 願景,保障公司及利害關係人的長期永續價值,依據《台積公司風險管理政策》致力建立一套積極主動且健全的風險管理系統,採取可全面性平衡風險與商業報酬的策略,鑑別並管理在執行業務策略所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並由董事會授權審計暨風險委員會對台積公司的企業風險管理(ERM)架構與風險概況進行審查,以確保關鍵氣候風險均被有效控制。
蒐集
列出相關之風險/機會
鑑別
決定重大風險/機會
重大性辨識
製作風險/機會矩陣圖
因應策略與財務衝擊
擬定與檢討因應策略
進行重大議題財務衝擊評估
進行重大議題財務衝擊評估
台積公司以TCFD架構為基礎,每2年由ESG委員會成員代表評估氣候相關衝擊及因應措施,鑑別潛在風險與機會。延續民國111年「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工作坊」所鑑別出的11項轉型與實體氣候風險、8項機會,民國112年再次檢視其適宜性後,前三大轉型風險仍為「淨零排放」、「企業聲譽衝擊」、「新節能減碳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前三大機會亦維持「開發低碳產品與服務/提升客戶產品能效」、「推動低碳綠色生產」及「提升企業聲譽」。
為強化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台積公司民國112年成立綠色製造部整合減碳資源,同時持續採購碳權,並參與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交易及全球自然碳權相關基金投資,支持海內外碳權市場發展;此外,亦透過深化供應商碳管理及氣候風險應變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及供應鏈氣候韌性,減緩其對營運可能產生的衝擊。
為強化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台積公司民國112年成立綠色製造部整合減碳資源,同時持續採購碳權,並參與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交易及全球自然碳權相關基金投資,支持海內外碳權市場發展;此外,亦透過深化供應商碳管理及氣候風險應變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及供應鏈氣候韌性,減緩其對營運可能產生的衝擊。
機會
1
參與再生能源計畫/參與碳交易市場
2
取得公部門獎勵與合作
3
提升廠房能源使用效率
4
推動水資源效率提升與多元化
5
開發低碳產品與服務/提升客戶產品能效
6
推動低碳綠色生產
7
提升天災抵禦能力
8
提升企業聲譽
轉型風險
A
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碳稅、碳費
B
淨零排放
C
環評承諾
D
新節能減碳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
E
企業聲譽衝擊
F
再生能源法規與採購
實體風險
a
旱災(自身營運)
b
旱災(供應鏈)
c
氣溫上升
d
水災(自身營運)
e
水災(供應鏈)
氣候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評估
台積公司針對轉型與實體風險與機會進行財務衝擊評估,做為擬定減緩風險及擴大機會的策略參考。轉型風險財務衝擊主要來源為達成民國139年淨零排放產生的各類成本,包括節能減碳設施相關支出、購買綠電產生的溢價或再生能源憑證及碳權等費用,估算結果約為營收的1%;實體風險財務衝擊主要評估因溫度上升的慢性氣候變化而增加的電力成本、強化公司氣候韌性(例如抗旱、防洪)所投入的成本,估算結果約小於營收的1%;抗旱方面包括建置水回收系統、使用再生水與購買備用水源等費用;防洪方面相關設施與抗強風建築已納入台積公司新建廠房設計規範,因此未再計入財務衝擊。
針對氣候機會的財務衝擊估算,包括提升廠房能源使用效率、推動水資源效率提升等多項措 施節省的水電成本,以及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電源管理晶片、超低功耗(Ultra-low Power, ULP)晶片等低碳產品及服務增加的營收。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由於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低 碳產品需求持續成長,整體財務衝擊仍以開發低碳產品與服務帶來的機會最高,約創造50% 以上營收。
針對氣候機會的財務衝擊估算,包括提升廠房能源使用效率、推動水資源效率提升等多項措 施節省的水電成本,以及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電源管理晶片、超低功耗(Ultra-low Power, ULP)晶片等低碳產品及服務增加的營收。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由於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低 碳產品需求持續成長,整體財務衝擊仍以開發低碳產品與服務帶來的機會最高,約創造50% 以上營收。
供應鏈實體風險管理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供應鏈於未來短中長期可能面臨暴風雪、乾旱、水災、颱風、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季節性與非季節性天然災害挑戰,亦可能因極端高溫/低溫影響,導致設備異常或運輸受阻。為確保供應鏈穩定運作,台積公司持續關注並因應上述災害風險,除加強自身防災能力,亦強化與供應商合作,提高供應鏈氣候韌性。台積公司針對極端氣候或天然災害依據不同衝擊程度擬定調適策略,藉由「供應商健檢精進計畫」將永續責任與共享資源觀念納入供應商管理流程,輔以電話訪談、實際查核與實地追蹤,深入瞭解供應商防災與應變能力,並對其進行相應輔導措施。此外,台積公司持續採用機器學習技術,蒐集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新聞進行供應鏈風險預測,結合 AI系統及早發現並應對潛在災害,確保公司營運不受影響,為客戶提供更穩定的產品與服務。
民國 119 年淨零策略與目標
台積公司針對減緩、調適、低碳產品與服務、供應鏈減碳等四大管理策略設定中長期目標、每年審視達成情形,並依外在環境趨勢滾動調整,期望透過目標管理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維持正常穩定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