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公司氣候與自然管理架構

類別公司管理策略與行動民國112年執行狀況
治理
董事會定期審視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 ESG指導委員會:台積公司氣候變遷管理最高組織,由董事長擔任主席,訂定公司短中長期氣候變遷管理的策略與目標
  • ESG委員會:由董事長指派高階主管擔任委員會主席,每季審議台積公司氣候變遷策略與目標,並向董事會報告氣候相關議題執行成果與工作計畫
  • 節能減碳委員會:台積公司執行及管理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行動的組織,由負責營運組織的副總經理擔任主席,每季擬定管理方案、檢視執行狀況與未來計畫
  • 風險管理指導委員會:每年於審計委員會議中報告公司面臨的風險環境、企業風險管理重點、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氣候變遷議題
  • 宣布加速RE100永續進程,將原民國139年「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提前至民國129年,並將原民國119年全公司生產營運據點使用再生能源比例由40%提升為60%
  • 發布《生物多樣性宣言》,承諾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毀林、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無淨損失(No Net Loss)與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目標
  • 節能減碳委員會根據製程技術定義五大節能團隊,節能範圍涵蓋生產機台及廠務設備,並以年度節能目標達成率與節能點子創新度為指標,鼓勵節能措施發想與執行
  • 風險管理指導委員會主席向審計暨風險委員會報告公司氣候變遷相關的淨零轉型、水資源、供電風險、天然災害及法規等議題
策略
跨部門討論與鑑別短、中、長期的氣候風險與機會
評估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為公司帶來的潛在營運與財務衝擊
進行情境分析、評估SBT與淨零排放目標及作為
  • 轉型風險方面,參考民國111年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選擇民國139年淨零排放情境既定政策情境分析的未來碳價,做為在不同國家營運據點碳定價制度影響的評估依據
  • 實體風險方面,利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第六次科學評估報告,以最新全球氣候模型推估未來長期氣候變化,並採用共享社會經濟情境將不同社會與經濟狀況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評估
輔導供應商提升氣候風險意識與因應能力,研擬並執行具體減碳作為
  • 召開關鍵排放源供應商高階主管減碳會議,以及至供應商廠區進行節能輔導
  • 舉行小班制碳盤查工作坊,並製作「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線上課程
  • 首創再生能源聯合採購模式,為供應商與子公司爭取穩定再生能源價格
風險管理
利用TCFD架構建構氣候風險辨識流程
  • 評估TCFD工作坊所鑑別之重大氣候相關風險/機會的財務定性化與定量化衝擊
依據氣候風險鑑別與排序結果,設定與執行相關因應方案
  • 向ESG委員會主席報告氣候相關風險/機會評估結果與因應方案
將氣候風險鑑別與評估納入企業風險管理(ERM)流程
指標和目標
設定氣候變遷相關管理指標
  • 制定「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再生能源購買量、累積節能率、生產能效提升與氣候災害造成生產中斷天數」為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詳情請參閱「氣候與能源策略、目標與成果
透過ISO 14064每年盤查與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檢視公司營運面臨的衝擊,並評估範疇一、二、三的風險及其減緩策略
  • 根據各項盤查與評估結果持續執行減碳措施,降低範疇一排放風險、因電力使用造成的範疇二溫室氣體間接排放,以及供應商間接排放導致的範疇三風險。詳情請參閱「推動低碳製造
擬定氣候變遷管理目標,檢視目標達成度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