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公司積極捍衛職場工作安全,成功開發全球首創的「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已於民國109年第一季於晶圓十八A廠首先啟用,有效降低庫房員工每人每日95%搬運量,預計將於民國111年年底前,陸續導入台灣廠區的十二吋超大晶圓廠。
從每日營運細節,持續優化職場安全與工作效率
台積公司製造所需的原物料晶圓,每日由供應商配送至各廠區收貨碼頭,再由台積公司庫房員工將盒裝晶圓取出、放上輸送帶分派至無塵室生產。為建構更安全無虞的工作環境、優化日常營運流程效率,台積公司自民國107年起,由資材供應鏈管理處攜手風險管理、智能製造中心、製造材料品質可靠性部及新廠規畫部,合力啟動「晶圓收貨入庫自動化」改善計畫,21個月內成功完成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建置。
台積公司跨組織合作的「晶圓收貨入庫自動化」

台積公司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

台積公司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以最新啟用的晶圓十八A廠為導入起點,透過輸送帶、自動導引運輸車與機器手臂的建置,民國109年第一次即減省95%非技術性人力負荷,每位庫房員工每日減少1.8公噸搬運量。因應自動化系統導入,資材供應鏈管理處亦為庫房員工規畫職務調整並提供在職訓練,引導員工從原本的搬運工作,轉為技術導向的供應商管理、流程整合等業務,協助員工配合組織發展發揮所長、持續成長。
考量系統占地面積、各晶圓廠收貨碼頭腹地空間,以及各廠區每日貨物吞吐量,晶圓十二B廠、晶圓十四A/B廠及晶圓十五A/B廠,亦將於民國111年前陸續導入晶圓倉儲自動化搬運系統,而目前興建中的晶圓十八B廠,亦將同步建置晶圓倉儲自動化搬運系統。
台積公司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導入時程

友善地球,攜手供應商開發可重複使用的標準化包材

台積公司的晶圓自動化收貨入庫系統,是全球第一座半導體晶圓收貨上架的自動化系統。因應系統導入,資材供應鏈管理處亦提出環境友善行動,同步展開各晶圓供應商的包材規格標準化作業,取代一次性的包材使用。透過台積公司參與系統開發的各組織與供應商共同合作,經過不斷測試與修正,成功開發出業界第一套可重覆穩定應用於自動化系統的標準化包材,每年成功減少1,717公噸紙箱、288公噸保麗龍盒的使用,相當於減少2,410公噸碳足跡、1,345公噸水足跡,同時節能110萬度。台積公司除了運用於自有晶圓廠,亦同時鼓勵晶圓供應商將包材的標準化設計分享給更多企業,發揮最大的綠色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