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公司秉持對有害物質管理的承諾,確保製程使用的化學品完全符合國際法規與客戶要求,民國105年即領先國內業界針對危害性化學品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 NMP)啟動減量計畫,民國111年10月成功完成機台修改及替代製程驗證,達成於永續報告書設立「NMP使用量減少95%」的年度目標,約當年減7,8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碳足跡,持續提升綠色製造能力。
使用無毒又環保的綠色原物料是台積公司有害物質管理的目標,在同仁努力下,終於克服困難達成NMP減量95%,是台積公司推動綠色製造的重要里程碑,期能完成100%替代,將原物料的健康與環境風險降至最低。
有害物質管理循環模式,跨廠區合作減量NMP
台積公司有害物質管理以QC 080000有害物質流程管理系統為標準,基於保護人體健康與降低環境衝擊,秉持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的原則,依規畫、執行、查核、行動的管理循環模式持續改善有害物質使用。
針對工業普遍使用的化學品NMP,台積公司主要將其做為製程中去光阻後清洗晶圓的溶劑,為降低人員暴露與環境汙染風險,台積公司超越法規要求,於民國105年自主推動「去光阻濕式清洗製程NMP替代計畫」,7奈米(含)以下先進製程完全排除使用 NMP,既有廠區則陸續進行替代作業,並訂定民國119年台灣廠區達成100% NMP替代的目標。
藉由與客戶緊密合作,台積公司各廠區工程部、製造部及濕蝕刻技術委員會除針對製程進行替代性材料評估外,因替換過程亦須改變設備硬體與製程參數,在不影響產品良率的前提下,歷經多次配方調整、反覆測試,以達製程最適化,透過跨廠區合作於民國111年10月完成去光阻濕式清洗製程機台修改,同時建立機台維修保養機制,確保後續生產品質無虞。
全方位的有害物質管理是台積公司提升品質能力的重要一環,台積公司將進一步推動海外廠區執行NMP減量計畫,同時針對少量含NMP的光阻液進行替代可行性評估,以期達成100%不使用NMP的長期目標,保護員工與產業供應鏈安全,促進環境永續。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