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公司台南廠區螢火蟲復育有成
國內第一個擁有螢火蟲的高科技綠色廠房在台積公司台南廠區誕生了!
台積公司台南廠區自民國97年首開台灣企業之先,率先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綠建築評量系統「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新建工程(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 New Construction, LEED-NC)」之黃金級標章,一路走來,不僅所有的新建廠房或辦公大樓全數依據最新的綠建築標準興建,同時亦在營運基地以三生三育的理念,同步打造「生活綠園區(Green Campus)」,並於民國107年復育螢火蟲成功,創造工業成長與環境的共生共榮。
營造螢火蟲棲地環境
台積公司的「生活綠園區」結合廠區水資源回收技術,以回收水取代自來水供給廠內生態池及植栽澆灌,並秉持生物多樣性觀念,由瞭解現地環境著手,進行四季調查的生態監測。透過水池及植被等環境評估,發現座落於台南廠區晶圓十四廠第三期生態池富含多層次多樣化的林相環境與自然植被,具備低干擾生態跳島條件,是台灣原生種水生黃緣螢合適的棲息地,因此自民國104年開始規劃棲地復育工作。
友善生態的復育進行式
降低光害與維持水體穩定是螢火蟲棲地復育必須克服的二大挑戰。藉由與生態學者合作,我們透過模擬自然生長環境,運用植栽複層手法調整棲地樣貌,顯著改善光害問題;至於水池生態環境,則以不使用農藥、殺草劑等有害藥劑的友善環境方式管理,控制水生植物生長避免水域陸化,希望讓棲地逐步回歸自然狀態。歷經三年努力,經過生態調查,累積至民國107年4月,園區出現超過60隻成蟲,後續將評估做為監測水質環境的指標生物。
台積公司的螢火蟲復育之路已從台南廠區的「生活綠園區」啟程,未來將移植棲地營造的經驗,在台中廠區的「生態綠園區」與新竹廠區的「教育綠園區」逐漸落實,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綠色能量,讓科技與生態平衡成為可能。
螢火蟲生態營造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