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公司積極營造科技與生態的平衡
台積公司關注環境永續,致力於生態保育、節能減碳等綠色行動。民國97年,我們於新竹科學園區晶圓十二廠第四期廠房內打造第一座自然護岸的生態水池,正式開啟台積公司環境保育的序章。民國106年,為了積極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台積公司的綠色作為從綠建築推動,延伸至生物多樣性觀念的導入,進行國內半導體業首例自主性生態調查,審視營運對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瞭解公司營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民國106年4月至107年2月間,台積公司與專業生態調查顧問合作,透過四季監測的方式,針對龍潭、新竹、台中及台南廠區周遭的生態環境,進行國內半導體業首例「廠區內部生態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台積公司廠區內的植物多達493種,其中屬台灣原生種及特有種者就佔257種,原生種比例達52.1%,若對照「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廠區內稀有植物種類共有52種,包含風箱樹、新竹油菊、禾草芋蘭及水虎尾等。除植物外,廠區內的動物種類同樣豐碩,計有209種,以鳥類、蝴蝶類佔大宗,其次為蜻蜓類。此外,保育類野生動物共有13種,包括白鼻心、鳳頭蒼鷹、領角鴞及紅尾伯勞等。由生態調查結果可知,台積公司廠區周遭的物種相當豐沛,企業營運與環境平衡發展、共生共榮。
打造環境友善的生物棲息地
台積公司綠色永續的成果卓著,得力於明確的生態發展方向與積極作為,透過綠色網絡(Green)、保護物種(conseRvation)、友善環境(Eco-friendly)及生態教育(Education)等四大方針,積極維護生態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我們在廠區進行多層次的綠化配置、創造多樣化的生物環境,例如透過設置生態廊道、生態渠道及水池等方式引進水源,提供適宜鳥類及蝶類棲息的條件。此外,為確保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在植栽選種上,我們逐步引入在地原生植物,種植豐富的誘蝶、誘鳥植物,以供應各類生物充足的食物。秉持無毒無害的管理精神,我們戮力提供友善且低干擾的生態環境,將台積公司打造為「永續生態綠園區」,展現科技與生態共存的全新想像。
台積公司生態永續四大方針

發布第一本兼具教育性及監督性的生態調查報告
完成廠區內部生態前期勘查後,我們根據統計結果,於民國106年4月彙整成台積公司第一本「生態調查報告書」,以生物多樣性指標瞭解生物的消長變化。此刊物具有教育功能,透過社區參訪活動時發送或公共空間展示等方式,提升一般民眾及員工對生態保育的重視,並從更多元化的角度認識台積公司;再者,我們讓這本刊物發揮自主監督的功能,藉以瞭解廠區內生物環境的現況,並針對後續課題進行改善,實踐對環境多一分努力、對社會多一分貢獻的承諾。
透過客觀且嚴謹的調查,台積公司將生物多樣性議題融入生態發展方針中。民國107年,我們將彙整四季生態調查結果並完成第二期的生態年刊,同時聚焦瀕危物種的保育,具體作為包含協助食蛇龜等受威脅物種移棲至宜居環境及自主繁殖新竹油菊等瀕危植物,努力發揮更大的綠色影響力。